青春是一段无悔的旅程,而西部,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当青春遇上西部,当志愿者与“疆”同行,无数感人的故事在祖国的大地上演。戴思琴,一个普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价值,展现了南工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扬帆起航:母校滋养铸信念
戴思琴,女,中共党员,江西省抚州市人,2018年开启了她在南昌工程学院的四年求学之旅,主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教育教学为她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母校的熏陶下,她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培养了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启程于南工,志愿在西部,母校的宣讲会让她第一次接触到大学生“西部计划”。“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一个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学姐对新疆兵团的介绍,让她对新疆和新疆兵团的历史充满了好奇,立志到祖国西部实现自身价值。最终,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戴思琴通过层层选拔,伴着《到西部去》的歌声坐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2022年8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接受志愿服务培训后,来到三十七团正式报到上班。服务期间,她始终没有忘记志愿者和南工学子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学习、勤勤奋奋工作,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全方位增强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母校是其人生航程的启航点,为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共克时艰:战“疫”一线显担当
刚分配至三十七团时,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戴思琴义无反顾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参与志愿服务工作100多天。
“目前疫情很严峻,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名中共党员,现在国家有难,我们绝不能在家待着,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她说,疫情之下,每一名志愿者在不同的角落默默奉献自己,滴滴汗水共同构建起坚强的堡垒,成为一道屏障,驱散疫情的阴霾,又见阳光。
她下沉社区,投身防疫工作,在核酸检测点维持排队秩序,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做好保护措施;在蔬菜采购点维持采买秩序,协助商家进行蔬菜贩卖工作;在社区住户信息情况摸排工作中,她积极协调和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及问题,主动请缨为职工群众进行心理辅导、给老人孩子送水送药、帮居民缴纳水电费……
她的身影成为了社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鼓舞着大家共同抗击疫情。她的担当和奉献精神赢得了当地职工群众的高度赞誉和感激之情。
砥砺前行:扎根基层讲奉献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滋味。
戴思琴最开始被分到三十七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工作节奏快、要求高,面对新环境、新面孔,她踏实肯干,迅速融入工作环境、转变角色。从最基本的公文收发到材料印制、档案整理、会议保障、信息写作等,她抓住一切机会努力钻研。在干中学、学中干,认认真真完成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获得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工作期间,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只有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坚守,她时刻谨记母校老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教导,无论是进连队入户走访,还是在办公室披星戴月,她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她说:“民生实事,承载着团场干部和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把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于实践,她逐渐找到了人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青春为舟,实干作桨,一名优秀的青年衣襟上应多沾些泥土,挽起裤管用双脚丈量土地。经过一年多的生活和工作,她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往后的志愿服务期间,她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扎实工作、积极为团场贡献青春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党员的优秀品质。
播种希望:三尺讲台勤耕耘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在得知团场幼儿园缺教师这个消息时,她第一时间填写申请表,从机关调岗到幼儿园。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出身非幼师专业的她来说,毫无疑问是充满挑战的。“刚开始觉得手足无措,但主班老师都很友好,耐心的指导我。后来慢慢发现,跟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候,快乐变得简单了。在孩子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能的,为了不辜负这些纯净赤诚的信任,我必须不断地不断地进步,让自己可以更优秀一点。”
学期末有学生家长发微信给她,“我的孩子这学期进步很大,性格开朗了很多,天天跟我说最喜欢戴老师。我想她能有这么大进步的原因就是你”、“一个好的老师能给孩子启迪和关爱,教会她积极乐观,勇敢向上,学会爱的能力,很感谢您的付出和努力”。每每听到家长的反馈,所有的苦和累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她脸上最灿烂的笑容。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很荣幸我能参与到他们的童年”她骄傲地说。现在,她在西部志愿服务的日子还在继续,她还要继续往前走......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聊起未来,戴思琴表示将坚守初心,始终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